首页 栏目首页 > 投资 > 正文

最强医药反腐风暴催生二级市场震荡,多家上市企业面临“大考”

文|龚玏 编辑|徐喆

7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九个部门联袂召开视频会议,旨在打响为期一年的全国性医药领域反腐工作。

会议明确表示,将对生产、供应、销售、使用、报销等环节以及那些涉嫌违规行为的“关键少数”展开系统治理,以高压态势强化对腐败的彻底打击。


(资料图片)

7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察委员会也加入了这场反腐行动,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全力配合开展医药领域的反腐斗争。这一举措进一步彰显了中央政府对于医疗行业腐败问题的零容忍态度。与此同时,国家医疗保障局、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呼吁在2023年加强医保基金的监管力度,引入医保反欺诈大数据监管的试点措施。

监管层对反腐工作的展开迅速在资本市场引发了轩然大波。近期,不少上市公司频频成为反腐调查的对象,一些医药企业的办公地点遭到封锁,多场学术会议不得不延期召开。

这场风暴的涟漪迅速传导至二级市场,引发了医药板块的大幅动荡。8月7日,A股市场医药板块再度受到重创,九成以上个股出现下跌,医疗保健板块整体市值一日蒸发2151.37亿元,创下自去年11月以来的最低点。

一位资深市场分析师在采访中表示:“反腐浪潮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投资者信心受到了重创,市场的波动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

力度前所未有,医药反腐风暴驶向“深水区”

自年初以来,医药行业的反腐浪潮持续升级。今年二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出警示,指出医药领域存在严重利益输送问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14个部门联合发文,针对名义变相的利益输送问题做出坚决打击的决定。广东、广西、浙江等地的医疗机构也纷纷自查反腐,同时强调制止医生不当宣传的行为。

实则近年来,政府一直在积极推进医疗领域的反腐斗争,而今年反腐浪潮进一步升级,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巨大波动。

8月以来,各地接连发布医学领域重要学术会议的延期通知,浙江省医学会、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广西医学会等均宣布多场医药行业学术活动延期,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对于学术会议的质疑,一时间,关于会议是否真正以学术交流为主,或是否存在行业利益的讨论成为焦点。

近年来,一些学术会议被指存在虚假学术、浮夸宣传等问题。多位业内专家指出,一些学术会议以学术为幌子,实则涉及高额讲课费、礼品赠送以及其他附加项目,有人将其戏称为“学术交际会”。

一名匿名医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讲课费一次动辄千元,还附赠礼品,安排旅游等项目。此前,这些行为监管不严,亟需加强制度约束。”

“医院高层与供应商勾结,肆意敛财,使得行业信誉受损,投资者信心受挫。”财经评论员李华表示。

在医药反腐风暴的影响下,多家医药企业股价出现大幅下滑,整体来看,二级市场医药板块持续承压,8月7日医药板块更是被推入低谷。一品红、欧普康视、盟科药业、贝达药业、悦康药业、翔宇医疗、欧林生物等纷纷下滑超过10%,其中一品红的跌幅高达16.54%。

8月7日,多家医药企业股价大幅下滑(东方财富)

同时,丽珠集团、汉商集团、健康元、新天药业、百诚医药、百济神州、科兴制药等企业也受到波及,股价纷纷下挫超过7%。尤为引人瞩目的是,恒瑞医药股价暴跌超过20%,市值一度蒸发超过600亿元,百济神州也难逃厄运,跌幅超过12%,市值缩水逾230亿元。

此外,不仅A股市场受到冲击,港股市场同样受到波及。国药控股、中国中药、丽珠医药、同仁堂科技等股价皆遭遇跌幅超过9%的困境。

对于未来医药行业的走势,市场预期存在分歧。一些分析师认为,这场反腐风暴将为行业带来一次洗牌机会,有望净化市场环境,培育更具潜力的优质企业。

上市公司高管频遭调查,传言引发投资者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监管机构的强力反腐行动外,多家上市公司高管一度被调查。

5月11日,片仔癀公告披露,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刘丛盛因涉嫌严重违法违纪正接受漳州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与片仔癀有关的高管频频受查,漳州市九龙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潘杰同样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调查。此外,福建片仔癀化妆品有限公司原副董事长杨浦权也因违纪违法问题被立案审查。

7月5日,医疗软件企业卫宁健康披露,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周炜被留置。周炜涉嫌贿赂发审委委员,此前有裁判文书显示,他在公司上市发行审核表决前夕存在贿赂行为。

8月1日,监管风暴进一步蔓延至赛伦生物。上交所发布监管函,而在7月31日,赛伦生物董事长范志和涉嫌职务犯罪被实施留置,并正式立案调查。

虽然并非每一份公告都透露了明确的调查原因,但在当前医药业反腐的大背景下,市场普遍对于这些风波背后的原因进行着猜测。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监管力度的加大意味着行业环境的整顿,这或许正是反腐行动的初衷,但同时也可能揭示出一些市场暗流涌动,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近日,社交媒体上流出了《广东省药品耗材专项审计调查报告》部分文件截图,揭示了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在2021年至2023年3月期间,向2953家商务推广公司支付总计30.82亿元的服务和咨询费用。其中,8家由丽珠集团员工开设的咨询公司获得1240.01万元咨询费,该款项后被转入相关员工个人账户用于药品公关。

针对“违规支出公关费用”的传闻,丽珠集团于8月7日做出回应,表示对于涉及违规支出公关费用的传言,公司正在核实相关内容与传闻的来源,并将在必要时及时公布调查结果。公司目前尚未收到相关部门要求合作调查的通知,且公司的销售费用占比处于正常水平,符合行业标准。

畸高销售费用成“灰色账目”繁衍之地

实际上,销售费用一直是“灰色账目”的繁衍之地。业内人士指出销售费用,作为医药企业经营的重要一环,不仅包含了推广产品与服务的开支,还可能隐藏着一系列不为人知的内幕操作。

“医药企业的销售费用涵盖了推广产品与服务所耗费的一系列开支,然而在这背后,可能隐藏着虚假调查、夸大宣传、赞助会议、药品回扣等不可谓不阴暗的操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药代表向观察者网表示。

而在此次医药反腐风暴愈演愈烈的大环境下,市场上的瞩目焦点逐渐聚焦于那些上市医药企业的销售费用开支。

实则,自2022年财报发布以来,包括四环生物、步长制药、未名医药在内的多药企皆因2022年高额销售费用备受瞩目,遭交易所连番追问。

据Wind数据揭示,2022年A股制药板块旗下287家公司,纳入化学制药、中药、生物制品三大类,集体销售费用堪比天文数字,总计高达2313.89亿元,比前年微涨0.92%。

具体到个股,依据2022年年报,A股销售费用前五分别为上海医药142.79亿元、复星医药91.71亿元、步长制药74.84亿元、恒瑞医药73.48亿元、华东医药63.35亿元。

反观销售费用占比一角(销售费用/营业收入),2022年,276家年营收破亿制药企业中,多达127家疯狂超越30%门槛,其中销售费用占比前五分别为亚虹医药、迈威生物、盟科药业、广誉远、未名医药,销售费用率分别为558.85%、283.20%、171.18%、85.82%、81.91%。

值得注意的是,销售费用中的市场推广开支不可小觑。

2022年,在多瑞医药高达2.31亿元的销售费用中,推广支出占据了总费用的过94%;而奥赛康更是将市场推广的狰狞牙齿暴露,高达约11.44亿元,几乎占据了销售费用的95.81%。

此外,一些企业还存在产品未上市销售费用却有巨额出支的现象。

2021至2022,亚虹医药的销售费用从微不足道的351.54万元猛增至惊人的1458.59万元,而蝇头微利的营收仅从4574.88元上涨到寥寥的2.61万元。

谈及这一现象,亚虹医药在其2022年年报中声称,销售费用剧增是由公司构建和扩大商业团队所致。然而公司的核心产品尚未上市,唯有海克威(APL-1706)和一次性膀胱软镜产品(APLD-2101)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以临床紧急需求进口药品及医疗器械进行了一些试点申报,产生了微薄的收入。

市场对于医药企业销售费用的关注也在不断加深。政府监管部门加强了对销售费用的审查,迫使企业更加透明和合规。

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反腐风暴的持续推进,医药领域的整体环境将逐渐得到优化和净化。市场监管机构应当加强对医药市场的监测和干预,确保市场秩序的良性发展。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