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栏目首页 > 投资 > 正文

光威复材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光威复材(300699)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概述


【资料图】

公司以碳纤维制备及工程化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山东省碳纤维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支撑,业务涵盖碳纤维、经编织物和机织物、系列化的树脂体系、各种预浸料、复合材料构制件和产品的设计开发、装备设计制造、检测(CNAS/DIlAC认证国家和国防实验室)等上下游,依托在碳纤维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成为复合材料业务的系统方案提供商。

(二)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目前公司业务主要分为六大板块:

1、碳纤维板块

碳纤维板块坚持高强、高模、低成本的“两高一低”碳纤维业务发展战略,紧跟国际前沿和国家所需,形成系列化、多元化碳纤维、经编织物和机织物等产品。目前,

2、通用新材料板块

通用新材料板块以环氧树脂、双马树脂、氰酸酯树脂、酚醛树脂体系的高性能树脂为基体,以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石英纤维等纤维为增强体,通过热熔法、溶剂法、阶段性预浸料等生产工艺形成分别具有耐高温、高韧性、阻燃性、透波性、耐磨性、低收缩性等不同性能、不同纤维单位面积质量、不同树脂含量的单向或织物预浸料,为客户提供具有不同品质和性能要求的预浸料、预浸带产品,满足航空、航天、兵器、电子通讯、轨道交通、海洋船舶、风力发电、体育休闲等不同应用领域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3、能源新材料板块

能源新材料板块目前业务主要是采用拉挤工艺进行设计、开发和高效生产各种树脂基工业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标准型材等产品,以满足下游风电、建筑等各种工业应用领域对标准化结构材料增强、减重的轻量化需要,目前主要产品有风电碳梁、建筑补强板、支撑杆等。

4、复材科技板块

复材科技板块借助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军、民领域应用迅速发展的时机,以先进复合材料研发中心为依托,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研发、设计及技术创新能力,与国内科研院所、各主机厂所合作,充分利用公司产业协同资源和各项资质条件以及全产业链布局的竞争优势,向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制领域延伸,完善先进复材成型工艺,提升先进复材制造技术,开发并生产高端装备复材制件、部件,为公司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军、民领域的规模化工业应用培育和开拓市场,为公司向高端复合材料领域业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5、精密机械板块

精密机械板块以多年积累的装备国产化技术和经验为基础,致力于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领域全产业链的产品开发和生产提供系统的装备解决方案。公司现有八大系列化产品,包括碳纤维装备、预浸料装备、缠绕装备、铺丝铺带装备、模压装备、地面保障装备和工装模具等。其中预浸料设备类产品包括热塑性、热固性和湿法预浸料设备;缠绕设备类产品包括缠绕装备类产品包括大型航空航天缠绕装备、气瓶缠绕装备和热塑性缠绕装备;地面保障装备类产品包括各类型复合材料包装箱、转台和挂架;工装模具类产品包括飞机装配型驾、筒体组合工装和壁板成型工装。

碳纤维装备预浸料装备

缠绕装备铺丝铺带装备

地面保障装备工装模具

6、光晟科技板块

依托公司全产业链的资源协同优势,专注于航天航空复合材料产品的设计与研发,致力于打造成为国内航天火箭等固体发动机壳体的研发和生产基地。同时还具备针对于各领域各类型的结构性及功能性复合材料产品制造工艺及批量生产线建设研发能力。

目前光晟科技有多款产品在试制、验证中,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要变化,也未发生因核心管理团队或其他关键技术人员离职、设备或技术升级换代、特许经营权丧失等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形。

(一)竞争优势

1、技术优势

多年的深厚技术积淀是公司能够持续创新发展的能力基础。公司拥有深厚的产业发展背景和多年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加工制造经验,近二十年来,致力于碳纤维的国产化和碳纤维产品升级和系列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为引擎,成功研发高强、高强中模、高模、高强高模系列化碳纤维产品,形成并积累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制造技术等,并成功应用于产业化生产,产品在航空、航天、兵器、电子通讯、清洁能源、工业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公司在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领域持续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2、装备保障优势

核心装备的研发制造能力是公司一系列创新研发和产业化的重要保障。公司拥有系统的装备设计、机械加工和制造能力,有一支经验丰富的非标设备设计队伍,有五轴及大型数控加工中心等精密加工装备,有压力容器、管道设计制造资质。多年来面对“技术、装备”严格封锁的情况下,在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国产化进程中带动公司装备国产化能力不断提高,拥有了碳纤维生产线及关键设备、预浸料生产线以及复合材料成型装备等自主设计与制造能力,为公司一系列创新研发和产业化以及全产业链战略布局提供了装备技术的自主保障,真正实现了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3、工艺和品质优势

成熟、稳定的工艺技术能力是公司产品品质的有力保证。公司拥有近二十年连续碳纤维生产线开车生产历程,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掌握了先进的工艺技术,尤其是十余年的高端应用验证及批量供应的历程,积累并形成了碳纤维产业链成套生产线装备制造技术和服务保障能力,通过工艺与装备的互补以及多年持续不断的改进与完善,保证了生产工艺的成熟稳定,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及稳定性持续提升,实现了产品、装备、工艺技术可调可控。

4、市场优势

源于技术领先的市场先入优势为持续的业务开发赢得了空间。国产碳纤维发展以军用为牵引,追求质量稳定性,不仅需要经历全面、复杂而漫长的系统性应用验证过程,并涉及面广、投入巨大、代价高昂。在国外严格封锁、国防急需的历史背景下,公司凭借“结果最优”成为碳纤维国产化的实践者和先行者,在一系列应用方和客户的牵引、鼓励下,见证并经受了严格的考核与检验,历经十余年的研发、验证和生产历程,打破国外垄断,有力的保障了国防装备发展所需,形成了稳定的供货局面并确立了市场先入优势,在形成持续发展能力的同时,也为后续民品业务的发展赢得了空间。

5、稳定的技术团队优势

稳定的技术团队是核心技术能力得到持续提升的关键。公司拥有一支技术扎实、经验丰富、家国情怀浓厚、稳定的技术团队,并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充实新鲜血液,多年来,相继突破了一系列碳纤维、碳纤维预浸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以及碳纤维核心生产设备等关键技术,稳定的技术团队确保公司的技术投入和技术积累形成有效的技术资源和成果,形成自主的知识产权体系,技术价值在研发和生产组织中得到有效发挥,成为公司核心技术能力持续提升的关键。

6、全产业链布局优势

全产业链布局优势支撑公司为各种复材业务需求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公司是一家覆盖碳纤维全产业链的生产企业。全产业链布局有利于公司快速开展系统研究并及时获取评价及反馈信息,在核心技术的消化吸收、新产品的应用开发、工艺的成熟稳定以及产品质量的跟踪反馈、装备保障等方面形成综合技术能力,为各种复合材料相关业务需求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

7、研发平台优势

公司作为国内碳纤维行业领军企业,主持制定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国家标准(2011年发布)以及《碳纤维预浸料》国家标准(2013年发布)两项国家标准。公司拥有“碳纤维制备及工程化国家工程实验室”、“山东省碳纤维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多个国家和省级研发平台,公司自成立以来承担了包括科技部“863”计划项目、国家发改委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在内的众多高科技研发项目,公司也据此获得多项专利技术和荣誉奖项,多层次的研发平台优势助力公司快速发展。

(二)公司取得的专利证书及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情况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专利证书667件,其中发明专利38件,实用新型专利560件,外观设计专利54件,国防专利15件,软件著作权2件。

(三)报告期内,公司策划构建并有效运行体系30余项,覆盖质量、环境、安全、能源、知识产权、两化融合、汽车行业、轨道交通、民用航空航天、保密管理等多个领域。公司经营业务围绕国防军工、大飞机、轨道交通、汽车、风力发电、实验室认可等领域需求为中心,采用过程方法规范研发、生产、质量等过程管控环节,努力超越客户对公司产品及服务的期望,打造国际一流高质量发展的企业。

(四)公司主持制定的国家和行业、团体标准

公司作为最早开启碳纤维国产化的民营企业,率先成功实现了碳纤维及碳纤维预浸料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技术,实现了碳纤维核心装备技术完全自主可控。报告期内,公司在主持制定碳纤维和碳纤维预浸料两项产品国家标准基础上,主持制定了高温碳化炉和石墨化炉两项行业标准,主持制定了多轴向纤维经编织物、高模型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两项团体标准。公司主持制定的这些标准,为相关产品和核心装备提供了技术标准规范,为系列化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业绩波动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军品业务收入占比较大,未来仍将在公司业务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军品采购订单的不稳定性、不可预见性强,供货时间分布不均,订单合同年度执行率具有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收入及经营业绩在各季度、年度出现较大波动,或者依据公司年度内某一期间的财务指标或者其他个别指标推算全年业绩或者未来年份业绩可能会出现较大误差。

2、新产品开发的风险

目前碳纤维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新产品的不断推出是满足高端装备应用不断提高的技术要求、确保碳纤维业务稳定成长的重要保证。高端应用领域相关型号产品研制需经过立项、方案论证、工程研制、设计定型与生产定型等多个阶段,从研制到实现销售的周期较长;同时,公司开发新产品也可能面临与国内其他企业的竞争,如果公司新产品未能通过设计定型批准,或者在应用验证中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或目标,则无法实现新产品的批量销售,将对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3、产品销售价格下降的风险

公司军品业务碳纤维销售价格由有关部门和业务相关各方依《军品价格管理办法》采取审价方式确定,公司包括民用高性能碳纤维、风电碳梁等民品业务产品销售价格随行就市,主要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供求格局变化及竞争、产品质量及稳定性以及下游应用行业的市场开发进展等因素影响,产品价格的调整或下降将对相关产品盈利能力和公司经营业绩造成较大不利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军品业务相关产品在前期价格调整基础上保持稳定,民用高性能纤维价格和风电碳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4、豁免披露部分信息可能影响投资者对公司价值判断的风险

由于公司主营业务涉及军品业务,部分信息涉及国家秘密,涉密信息主要包括公司与涉军业务相关单位签订的部分销售、采购、研制合同中的合同对方名称、产品具体型号名称、单价和数量、主要技术指标等内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及装备承制单位注册证书载明的相关内容,经国防科工局批准,上述涉密信息予以豁免披露;公司对部分豁免披露的信息采取了脱密处理的方式进行披露。涉密信息还包括了报告期内各期主要产品的销量、按地区分部列示营业收入构成及报告期内主要涉军客户的真实名称等信息,公司根据国防科工局的相关规定采取了脱密处理的方式进行披露。上述部分信息豁免披露或脱密披露可能会影响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正确判断,造成投资决策失误的风险。

5、安全生产管理风险

丙烯腈是碳纤维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公司的丙烯腈原料存储区属于三级重大危险源;在碳纤维、预浸料和复合材料制品的生产过程中还会以溶剂助剂等形式用到亚砜、丙酮、乙醇等其他多种易燃、易爆化学品;因使用上述危化品而使工艺技术需要的聚合、蒸馏等生产过程属于国家安监总局规定的危险工艺;由于丙烯腈及亚砜、丙酮、乙醇等危化品的特性,在其运输、存贮、领取使用、生产加工过程中,存在着可能因管理不到位、员工操作不当或者其他偶然因素引起的泄露、中毒、爆炸、火灾、污染等重大安全事故的风险。此外,碳纤维生产过程中最高达近3000度的不同温区的高温工艺及设备等,也对公司的安全生产和管理构成了挑战。随着业务与生产规模的扩张,如果公司无法有效地保持和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不排除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从而给公司带来重大不利影响的可能。

四、主营业务分析

报告期内,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及其深刻影响,公司坚定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聚焦主业,坚持以创新发展为目标,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丰富产品线,积极探索新的应用场景、拓展新的市场领域,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需要,增强公司核心竞争能力;面对快速变化的行业发展形式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基于长期积累的产业经验和对碳纤维产业特点的理解,坚持客观分析、理性认识,保持战略定力,找准市场定位,强化优势能力,努力补足短板,坚定发展信心,在当前主导公司业绩成长的新、旧产品转换过渡期,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练好内功,夯实公司经营业务基本面,为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2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8.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8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0.54%。

拓展纤维板块定型纤维产品重大合同执行率19.77%,虽然受发货节奏影响同比降低6.48个百分点,但相关业务整体发展平稳;非定型纤维产品继续不断扩大应用场景,同时挖掘产能潜力,贡献持续增加,其中民用高性能纤维受供需

格局快速变化影响,市场价格下降,公司相关业务依赖产品质量优势和准确的市场定位目前影响整体有限。报告期内拓展纤维板块实现收入7.6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16%,其中非定型纤维实现收入3.7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89%。能源新材料板块受风电碳梁上下游各自供需格局快速变化影响,行业发展和公司业务成长均遇到阶段性压力,来自公司传统主要客户订单减少,但公司积极开发风电碳梁业务新客户并已初见成效,报告期内实现收入2,907万元。目前基于风电应用的碳纤维上下游仍在寻求产业链价值分配的再平衡,但是不断出现的积极信号增强了对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公司也会继续拓展拉挤产品的其他应用,努力实现客户多元化、产品多样化,增强抗风险能力。报告期内能源新材料板块实现收入2.30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8.20%。

通用新材料板块预浸料产品继续向航空航天、电子通讯、工业制造等高端应用领域拓展,虽然市场相对分散,但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产品整体盈利能力稳中有升。报告期内实现收入1.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98%。

复材科技板块能力建设和业务培育效果初步显现,以航空、航天和高端工业装备为目标的业务定位进一步清晰,复合材料制部件、无人机等多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航空工作梯和地面保障装备等批产业务稳定交付。报告期内复材科技板块实现营业收入5,675.2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4.88%。

精密机械板块在保障公司内部工程建设和装备需求的同时,积极推动各类复材成型装备等产品的对外销售,以优质的服务实现了客户群体的稳步增加和多元化,报告期内精密机械板块对外业务共实现营业收入1,539.0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76%。

光晟科技板块聚焦缠绕工艺和海洋船舶碳纤维复合材料产品,积极开展新产品研发和应用市场拓展,目前尽管参与的多个航天火箭发动机壳体等研发项目进展顺利,但整体上板块的业务培育以及产品的量产预期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报告期内光晟科技板块实现营业收入511.5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4.71%。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